首页 / 招生动态 / 正文

央美举办“铁壁天风——张凭艺术回顾展”

  “我要通过艺术来立身立本,来传达我的感情。别的东西都立不了身,传达不了我的思想。”一段简单朴素的话道出了张凭先生毕生追求艺术的志向。2016年3月2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学院美术馆和中国画学院共同承办的“铁壁天风——张凭艺术回顾展”在美术馆开幕。展览围绕张凭先生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展开,梳理作品创作的时代脉络,精选艺术家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60余件呈献给广大社会公众。

  院长范迪安、中国画学院院长陈平、党总支书记于光华、副院长李洋,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副馆长唐斌,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院院长田黎明、副院长许俊,炎黄艺术馆馆长崔晓东,张凭先生夫人吴瑛洲,张凭先生的老同学、同事陈谋、孙美兰、王同仁,学生吴丽珠、栗宪庭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姚鸣京主持仪式。

  范迪安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在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中,张凭先生是一位在中国山水画创作和教学上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名家。他始终坚守传统、写生、创造“三位一体”的原则,在山水画的观念和理法上遵循正脉。张凭先生一生致力于将山水画传统向现代形态推进,他在传统上的“进”与“出”,蕴含了高远的艺术理想,那就是要通过山水作品“为祖国山河立传”,表现时代主题,彰显时代精神。

  张凭,1934年生于河南新乡,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师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老一辈国画大家。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自此在教坛耕耘数十载,培育出芬芳桃李。

  1961年,即将毕业的张凭以家乡为题材创作了一套组画《山河咏》,这套作品在故宫午门一经展出就引起了著名画家、评论家潘絜兹的注意。这组小画让张凭在画坛初露锋芒,同年这套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这一阶段,年轻的画家不仅将热情洒向养育自己的故土,同时还大胆创作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忽报人间曾伏虎》等具有时代性的作品。

  文革结束后,为弥补十年浩劫造成的创作空白,张凭先生远赴太行、湖南、桂林、黄山等地采风,将饱满的热情投向现实生活,绘下社会变迁,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印记山水作品。《红旗渠·太行银河》、《巫溪水文站》、《涟水飞渡人造天河》等作品,让观众将体会到艺术家是如何独具匠心的将现代工业与传统笔墨完美融合在一起,留下记录时代变迁的影像。

  20世纪80年代,张凭在创作题材上继续深化,1982年赴壶口写生,创作了具有民族精神气质的巨幅画作《黄河》。之后又在《黄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创作了姊妹篇《摇篮》。与此同时,他在创作技法上也进行了革新,通过《晨霜》、《龙羊峡之夜》、《千秋》、《雪夜》、《冬趣图》等作品,进一步探索色、墨与胶、明矾相结合的可能。90年代,张凭的创作出现了质的飞跃。《磐石》、《砥柱》、《屹立》、《欲曙》、《海》等作品虽都取材于自然景观,但艺术家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使作品的立意从现实物象中超脱出来,传递出更深的意蕴,赋予作品以“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魅力。《屹立》于1992年获得全国美展金奖。

  遵从先生遗愿,张凭夫人吴瑛洲女士向学院捐赠了《砥柱》、《欲曙》等8件作品,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永久收藏。这批捐赠不但丰富了学院美术馆馆藏,也为日后学界开展更深层次有关张凭先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5月3日。

\

遵从先生遗愿,张凭夫人吴瑛洲女士向学院捐赠了《砥柱》、《欲曙》等8件作品作为学院美术馆的永久收藏

\

  2016年3月28日,由我院主办,学院美术馆和中国画学院共同承办的“铁壁天风——张凭艺术回顾展”在美术馆开幕



上一篇:央美“创新先驱之路——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隆重开幕
下一篇:专业开启“最强大脑”,英语热议“冰雪冬奥”-- 预科新学期“虎力齐发”的打开方式
快速咨询通道
学生姓名 *
联系手机 *
专业方向 *
备注